您的当前位置:主动脉硬化 > 动脉硬化治疗 > 素食之主颂豆腐
素食之主颂豆腐
清代名医王士雄在所著《随息居饮食谱》中,高度赞颂豆腐“贫富攸宜,洵食中广大救主也”。诚然,这是很符合实际的评价。豆腐是中国古代人民精彩发明之一,是人类巧妙利用植物蛋白的杰出范例。中国是制造豆腐的原料——大豆的发源地,中国人民食用大豆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用大豆磨汁煮制豆浆乃至制成豆腐的确切年代,现已难以确定。古代文献传说为西汉淮南王刘安所发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持此说。从现存中国古代文献看,最早明确写到制造豆腐者,是宋代寇宗奭的《本草衍义》,书中记载:“生大豆......又可硙为腐食之。”硙是磨,磨碎之意。而且,在宋代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歌咏豆腐的诗句,例如苏轼的“煮豆为乳脂为酥”,其注中说豆乳为豆腐;陆游则有“拭盘推进食,洗鬴煮黎祁”句,诗人自注说“蜀人名豆腐曰黎祁”。可见,豆腐在宋代已成为人们的常食,其后更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清代文学家袁枚也是一位美食家,曾高度评价“豆腐得味远胜燕窝”。制作豆腐的方法,《本草纲目》有较详细记述,归纳而言为:将大豆置水中浸泡后磨碎,滤去渣,煮熟后,以盐卤汁或山矾叶或酸浆或醋或石膏末掺入,使之凝成豆腐。20世纪80年代以来,豆腐厂家采用葡萄糖酸β内脂等新法制成的豆腐,色更白,质更嫩,味更美。中国历代人民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食用豆腐,而且还把它用于治疗。李时珍总结前人与自己的经验,认为豆腐具有宽中益气、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与清热等作用。明代《食物本草》记载,豆腐能预防水土不服,说“凡人客寓或官邸,初到地方,水土不服,先食豆腐,则渐渐调妥”。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介绍,豆腐可用于“清咽,祛腻,解盐卤毒”。此外,豆腐浆有补益、润燥、通便的作用。豆腐渣可用于脓肿外敷治疗。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可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大豆制成豆腐后,人体对其所含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更得到明显提高。此外,它还含对人体有利的多种矿物质和某些维生素。近20多年来,不少国家的学者深入研究后发现或证实,豆腐富含植物雌激素,其中,异黄酮素尤丰,具有抗氧化、调控细胞分裂周期、增强骨质密度等作用,对预防动脉硬化和某些癌肿(乳房癌、卵巢癌等)、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以及改善更年期某些不适症状,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功效。(薄荷百合秋葵)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