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动脉硬化 > 动脉硬化用药 >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一年中最重要,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一年中最重要,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就要来了,12月21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自冬至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即人们常说的“进九”。
冬至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节,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
中医认为“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简单地说就是这个时候是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的时机,冬至如果能够得到适当的进补,来年一整年都能生龙活虎,能量充足!
冬至到,饺子俏,不光如此,
这更是冬季养生的最重最佳时间!
冬至养生●重点记御寒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冬至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在饮食上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外出时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尽量少出门,适度保暖、适量运动。
养藏
冬至后,天气寒冷、阳气伏藏,顺应这一变化,此时养生当注重于“藏”,早睡晚起,勿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补养肾脏十分重要。
补阳
冬至时阴气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芽。顺应这一趋势,冬至养生亦应适当补养阳气,可以适当吃一些羊肉、枸杞、韭菜等药食,注意生活规律,定时开窗换气,常呼吸新鲜空气适当进行室外体育锻炼。
益阴
《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而北方冬季气候一般比较干燥,常有大风天气,因此,滋益阴精也是冬至养生的重要内容。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平时多喝水、多吃水果,卧室内要适当通风并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晚上泡泡脚
正所谓“寒从足下生”,在中医的阴阳属性上,寒邪属阴,下半身属阴,所以冬天腿脚的保暖尤为重要。对于血寒的人,可以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泡脚的时候,最好选用高一点的塑料桶或木桶。一是可以将整个小腿的下半段都泡到。二是水量比普通的盆大些,也不容易凉。如果头部微微出汗,是最好的。根据各人喜好,还可以加入几片姜或些许盐,也有助于驱寒和治疗脚部皮肤等疾病。此外,怕冷的朋友早上起来的时候,也可以喝杯姜糖水,能温脉养血。
预防感冒
冬天除了用饮食预防感冒外,还可以食用一些特别的手段来保护身体。比如将麝香虎骨膏贴于涌泉穴上,24小时更换一次,这样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的效果。另外将食用的小苏打用凉开水配成6%的水溶液或5%的醋溶液,每次滴鼻2~3滴,或用棉签蘸取擦鼻孔,每3小时一次。用茶壶或者茶杯一个,倒入开水后使鼻孔对着冒出的蒸汽呼吸,距离以能忍受为宜,直至水不冒气为止,每日5次,对预防感冒和鼻炎都有一定好处。
冬至养生●攻略收1科学养生“躲”为上冬藏要藏阳气!冬天阳气藏得好,春阳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躲”才能养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
躲
暴饮暴食
冬至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此节气期间多有聚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躲
寒冷
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
躲
房事
在人体阳气虚弱时,宜养精蓄锐,切不可过思邪淫伤身。
躲
大汗
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躲
是非
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2保健康补阳气晒后背补阳气
天下第一补阳品是——太阳!
万物生长靠太阳,尤其是在冬天!想要补充人体的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晒太阳!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补阳的方式是晒背部。
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中医认为督脉是人体的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方法:可以在中午找一个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全身都会很温暖。
搓后腰养阳气
腰眼为经外奇穴,位于人体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
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且男女都适用。
方法: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遍。
3饮食咸伤肾冬季养生饮食不宜过咸,过咸会伤肾,损伤阳气。此外,饮食上还要注意不可过食辛辣刺激之物。
冬季进补可食用羊肉、牛肉等温热的食物防“三九寒冷”。但不可过食,过食易上火。
此外,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干燥,导致鼻咽干燥、皮肤缺水,易上火,别忘补充津液,可食用荸荠、藕、萝卜、白菜、猕猴桃、柚子、桔子等滋阴去燥的食物。
4增强免疫力做艾灸冬至艾灸督脉:大椎、肾俞、脾俞。
冬至艾灸任脉:太溪、关元、神阙、中脘。
冬至是阴阳二气自然转化的时候,在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肚脐(神阙穴)最能激发身体阳气!
方法: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功效:调整阴阳平衡,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益寿延年。
冬至养生●食谱学
冬至进补记住
道菜:清汤冬菜萝卜牛腩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至前后是养生进补的大好时机。在北部地区,号称冬季吃赛过小人参的白萝卜是必不可少的进补美食,而白萝卜的绝佳搭档是滋养脾胃的牛肉,两种食材一个性温一个性寒,两者一起正好寒热中和,“香”得益彰!要注意的是,这里,白萝卜要切厚片,以便充分吸收牛肉的汤汁,最后,一定不能忘了加入风味鲜美的冬菜。
种“饺子”:第一个饺子是用来吃的
俗话说“冬至饺子带喝汤,不怕身上起冻疮”。饺子最初是一种防治冻疮的食疗方,是有“医圣”美誉的汉代名医张仲景为治疗百姓耳朵冻伤发明的美食。如果冬至以后比较怕冷的,不妨吃些韭菜鸡蛋、胡萝卜羊肉、香菜肉馅的饺子,有助于温补气血,增加热量。
第二种“饺子”长在我们身上
就是我们的耳朵。耳朵不仅是长给大家用来听东西的,懂得按摩耳朵还有不少保健功效。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以后,气血运行不畅或者肾阳虚的朋友耳朵比较容易生冻疮。
这个时候经常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最常用的三种按摩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轮。
道汤:1当归生姜羊肉汤中医理论认为,冬季在五脏六腑中对应肾脏,而肾脏又主封藏,是收纳阳气的关键,因此,在阳气最弱的冬至前后,补肾阳是养生的主旋律。对一般人来说,温补肾阳主要通过药膳方式即可,最著名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就能很好地补气补血助阳。
2姜母鸭汤冬至这一天,还可以炖锅姜母鸭,一来驱寒强身,二来增加节日气氛。“姜母”要选老姜,取一只碗,加少许水,将老姜放在碗中研磨,磨出来浓汁,就是上好的调味汁。把煸好的鸭子及姜汁一同倒入,另加入适量甘蔗、陈皮、黄芪、党参等食材,煨至鸭肉熟烂即可。
3老母鸡汤在冬至这天喝鸡汤,可以补上一年。鸡汤被人们视为“补身良药”,多喝些鸡汤可帮助人体气血恢复,也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将流感病毒拒之门外。母鸡的补益之功效非常高,许多久病、瘦弱之人都可用来来补身,老母鸡不但能补气补血,还可祛风,而且母鸡愈老,功效越好。
种果:1花生冬至养生适宜吃点花生,花生具有“护心”功能。花生在民间被称“长生果”,常食花生,可促进体内胆固醇分解,不但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而且对防止中、老年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都有较明显的效果。
2核桃中医认为坚果多性味偏温热,多数能补肾,与冬季的对应脏器“肾”正好呼应。中医认为核桃仁味性甘温,有“黑发,固精,治燥,调血之功”。每天吃20克左右核桃,能补肾固精,润肺止咳、化痰定喘,顺气补血。
3栗子冬至适宜吃栗子,栗子含有丰富的营养,如钙、磷、铁、钾、维生素A、维生素B1等微量元素,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尤其适用于因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或者中老年人腿脚无力、小便频多者。
4桂圆桂圆又称龙眼,能养心安神,有助缓解健忘、失眠,比如素食的人冬天常喝白菜汤,体质偏寒性容易手脚冰冷、晚上难入眠,这时把龙眼干、红枣加姜煮水喝,通常能帮助入睡。另外,比较劳心的人也容易耗损心脾气血,吃点桂圆更能有效达到补益功能。但要提醒的是虚火旺或有热性体质的人,不能吃桂圆。
其他冬至养生美食
『羊肉萝卜饺子』
食材
羊肉、猪肉、萝卜、葱末、姜末、盐。
做法
1、羊肉搅成泥,萝卜插丝剁馅,加上葱末、姜末、盐即成馅。
2、包在擀好的皮里下锅煮熟即可。
功效
营养价值全面,对所有虚寒病症均大有裨益。
『山药鱼片』
食材
鱼肉片、山药、青萝卜。
做法
1、山药压成细末,鱼肉片放入碗中加适量淀粉、精盐,打入1-2个鸡蛋,拌匀后腌20分钟,投入热油中炸熟。
2、加入山药末、炸熟的鱼片、青萝卜丝、精盐,用小火炖20分钟,加胡椒粉即可。
功效
补中益气。
『滋补羊肉汤』
食材
羊肉、党参、红枣、枸杞。
做法
1、羊肉块先热水煮去血水,捞出洗净。
2、加水、放羊肉块、生姜片、党参段、红枣、枸杞、盐、白糖、胡椒粉、料酒,蒸2小时即可。
功效
大补元气,可补脾益肺、宁神益智、生津止渴。
『香菇栗子鸡』
食材
鸡肉、水发香菇、木耳、腐竹、去壳板栗。
做法
1、锅内放油烧至7成热时下姜、八角、花椒、蒜瓣爆香。
2、将鸡肉翻炒上色,加入香菇、木耳、腐竹、月桂叶、蚝油翻炒。
3、加入适量的水,盖上锅盖,改中火焖煮15分钟,汤汁基本收干即可起锅。
功效
补气血、提高免疫力。
『西红柿土豆炖牛肉』
食材
牛腩、西红柿、土豆。
做法
1、牛肉用大火煮开后,放山楂、葱段、花椒、桂皮、八角,淋入生抽,再小火炖40分钟左右。
2、放切好的土豆块,继续炖3分钟,然后放切块的西红柿,炖1分钟放盐。
3、改大火煮3分钟,撒入香菜即可出锅。
功效
健中、解毒、和胃。
来源:健康时报、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5毛!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好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