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主动脉硬化 > 动脉硬化病因 > 动脉粥样硬化的饮食营养

动脉粥样硬化的饮食营养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发生了非炎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官腔狭小。实际上,动脉粥样硬化可以看做是血管老化或衰老。饮食营养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脂类

1.脂肪数量

膳食脂肪质与量对血脂有影响,膳食脂肪总摄人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年龄在45岁以上者,膳食脂肪应占总能量20%-25%。

2.脂肪的质量

膳食脂肪质比量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更加重要。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和抑制血凝,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冠心病发生关系非常密切。

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

膳食中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饱和脂肪酸的供给,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但多不饱和脂肪酸(P)与饱和脂肪酸(S)之比(P/S比值)更为重要。推荐的P/S比值范围是从1:1-2:1。

4.胆固醇

膳食中胆固醇摄人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

5.磷脂

卵磷脂使胆固醇酯化,转入血浆而排出体外,大豆磷脂可有效地降低血胆固醇浓度,并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二)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导致高脂血症已被重视,故将高脂血症分为脂肪性高脂血症和碳水化合物性高脂血症。

(三)蛋白质

供给动物蛋白质越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需要的时间越短,且病变越严重。大豆卵磷脂对胆固醇运转有帮助作用,供给大豆蛋白不会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增高。

(四)能量

维持理想体重,这是预防冠心病的膳食目标,增加能量供给的同时加大活动量,对机体无任何影响,不会导致血脂和胆固醇的升高。

(五)维生素

1.维生素C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管韧性。

2.维生素E防止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的氧化,抗凝血、增强免疫力、改善外周循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3.维生素B1缺乏可使心肌代谢发生障碍,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出现脚气病性心脏病的临床症状。

4.烟酸是降脂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作用较显著,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

5.维生素B6能促进亚油酸转变成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可使胆固醇氧化为胆酸。

(六)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补充铬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含量。锌过多或铜过低可增加血清胆固醇的含量,锌铜比值高时,血清胆固醇也增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冠心病发病率高的国家锌铜比值也高。铅、镉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促进作用。

(七)其他

1.食物纤维

高纤维膳食使血浆胆固醇降低,对脂质代谢、糖代谢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2.葱、蒜等

葱、蒜等有预防冠心病的作用,柑橘汁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

3.酒

大量饮酒可导致甘油三酯增高,WHO认为从健康的角度不提倡过量饮酒。

(八)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过去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近几年的研究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饮食治疗

应减少膳食能量摄入,以控制体重,减少脂肪总量及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限制单糖和双糖摄入量,供给适量的矿物质及维生素。

(一)能量

以维持理想体重为宜,若超重,应减少能量摄入。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3%~15%;应尽量多选用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干、百叶等,其他如绿豆、赤豆也可。

(二)控制脂肪

全天脂肪供给量占总能量20%,不应超过25%。多选用植物油,作为预防膳食时,P/S比值应>1;作为治疗膳食时,多不饱和脂肪酸应在15~20g以上,P/S比值应>2。有高胆固醇血症者,脂肪占能量比例可降至16%;高甘油三酯血症者,碳水化合物可控制在50%以下。

(三)胆固醇

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应限制在mg以下,在治疗膳食中胆固醇量不应超过mg/d。禁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内脏、脑髓、鱼子、虾脑、虾皮、蟹黄及鸡蛋黄等。

(四)碳水化合物

宜选用复合碳水化合物。肥胖者主食应限制,可吃些粗粮、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对防治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均有益。应限制单糖和双糖含量高的食品,如甜点心、各种糖果、冰激凌、巧克力、蜂蜜等。

(五)维生素和矿物质

摄人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六)膳食应清淡少盐,

全天钠摄入量不超过mg(相当于氯化钠6g),包括食盐、酱油、酱和咸菜。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rdnpn.com/dmyhby/15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