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动脉硬化 > 动脉硬化治疗 > 多图读懂肝硬化的影像学表现
多图读懂肝硬化的影像学表现
早期诊断肝硬化对于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如肝功能不全,食道胃底静脉出血,肝性脑病,肝癌等。
作者
范则杨
来源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的病理改变,病因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FLD)、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病毒性肝炎,其他病因有胆汁淤积、循环障碍、遗传代谢病等等。慢性肝炎可导致可逆的肝纤维化和不可逆肝硬化。肝纤维化分为0-4期(METAVIR),由无纤维化-汇管区纤维化-间隔纤维化-肝硬化(4期)。
早期诊断肝硬化对于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如肝功能不全,食道胃底静脉出血,肝性脑病,肝癌等。约80%原发性肝癌(HCC)由肝硬化进展所致。
肝硬化肝脏修复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改变,由再生结节RN,发展为DN,新生血管生成,可进展为HCC。
肝脏结节发生发展
肝硬化时肝脏形态变异
影像学表现
1.超声
超声诊断肝硬化主要依据是肝形态改变,表面不规则,可呈波浪状、结节状。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更提高了精确度。超声是简单无创准确的方法,但比较依赖于操作者,肥胖或腹水病人可能受限。
肝硬化超声,A可见实质回声不均(*),表面结节状改变(箭头),B图门静脉增宽,C图可见脾大,D图可见腹壁多发侧枝循环。
5岁血色病患者,肝脏过多铁质沉积。A图可见肝实质回声不均匀,结节样改变(箭头)。B图可见尾状叶增大(*)。C图可见脾大,17cm。D图可见肝左静脉反向血流。
.CT
CT诊断肝硬化敏感性不高。腹部CT可见肝脏体积减小,边缘不规则,呈波浪状,密度异常,间接征象包括:门脉增宽(直径14mm),脾大(长径11mm),门-体分流(脐静脉、食道胃底静脉、脾静脉、肾静脉曲张),腹水,肠壁增厚等。
尾状叶-右叶比可用来衡量肝硬化。门脉右支主要收集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液,汇集上消化道富含酒精和毒素的血液进入肝右叶;门脉左支收集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液,汇集下消化道血液,进入肝左叶、尾状叶。肝硬化过程,尾状叶增生、右叶萎缩与门静脉血液供应有关。尾状叶-右叶比是评价肝硬化程度的重要手段。
尾状叶-右叶比的测量:画出3条线,线1:门静脉分叉水平矢状线。线:过尾状叶左侧边缘矢状线。线3:门静脉和下腔静脉中间做线1和线垂线。C值为线1与线之间的长度,RL为线1到肝右缘的距离。C/RL即为尾状叶-右叶比(CRL)。
C/RL0.6=正常(不能排除肝硬化)
C/RL0.6-0.65=边缘值
C/RL0.65=肝硬化可能大(96%)
C/RL0.73=肝硬化可能大(99%)
肝硬化早期患者,可见C/RL=1.5
肝纤维化晚期,再生结节出现,中心静脉受压,增强扫描更易发现。肝右静脉直径7mm时应提高警惕。
肝硬化CTA、B可见右叶萎缩,左叶及尾状叶增大,尾状叶-右叶比1。C图可见肝右静脉受压,直径7mm(箭头),注意可见男性乳房发育(*)。D图可见脐静脉迂曲扩张(箭头),脾脏不大(*)。
58岁女性,酒精性肝硬化,可见肝被膜结节状,大量迂曲扩张静脉团(脐静脉、胃底静脉),脐静脉开放患者脾脏常常不大。
57岁酒精性肝硬化患者,A-D分别为平扫、动脉晚期、门脉期、延迟期。可见肝脏形态不规则,明显腹水,动脉期肝左叶、右叶可见结节,但门脉及延迟期未见明显对比剂流出,符合再生结节(RN)或不典型增生结节(DN)。
3.MR
MR但对于筛查早期HCC有重要作用。MR肝硬化征象包括:T1可呈等或轻度高信号,无早期强化或流出。T等信号,如铁质沉积可呈低信号。重点需要观察肝硬化背景下是否有DN、HCC,可见:
肝脏形态改变(与CT类似)
不典型增生结节(DN),表现多样,可低信号或高信号,早期类似再生结节,晚期类似小肝癌。
小肝细胞癌(HCC):T1增强:快进快出,如有包膜,包膜可延迟强化。T轻度或中度高信号。
下面介绍常见MR序列:
典型MR序列,正常肝脏。左图为T压脂序列,可见脾脏信号明显高于肝脏,此序列主要用于观察实性占位。右图为GRET1同相位图像,常用于观察出血及脂肪浸润改变。
轴位3DGRET1序列动增强扫描图像,正常肝脏。左图为动脉期,非常重要,用于观察肝脏占位。右图为动脉期后-5min,用于观察占位信号变化情况。
MR动态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左图显示动脉:ct-腹腔干,ha-肝动脉,lha-肝左动脉,rha=肝右动脉,lga-胃左动脉,da-十二指肠动脉,sa-脾动脉。右图显示静脉:ivc-下腔静脉,mpv-门静脉主干,lhv-肝左静脉,rhv-肝右静脉,mhv-肝中静脉,smv-肠系膜上静脉,sv-脾静脉,ao-主动脉
肝硬化MRI,61岁男性,乙肝、肝硬化、肝癌。可见肝表面不规则(黑箭头),尾状叶增生(*),A图T1压脂平扫、B增强扫描动脉晚期、C门脉期、D延迟期。早期HCC可见动脉期强化,门脉及延迟期对比剂流出(白箭头)。
48岁女性,乙肝、丙肝。冠状位T压脂可见明显左右叶比例改变,脾大。
肝硬化MR。A图T可见肝脏形态不规则(白箭头),尾状叶增生(*),脾大(黑箭头)。B图T1压脂肝脏内密度不均,可见多个乏血供的再生结节(白箭头),另可见低信号腹水(黑箭头)。C图弥散加权成像b可见肝内轻度信号不均,对比E图为正常肝脏。D图Epd弥散ADC图可见肝内弥漫低信号(*),对比F图为正常肝脏。
往期“肝脏的影像入门”回顾:
这份肝脏解剖图解,不收藏就亏了!一文读懂脂肪肝的影像学表现!之后还会按照目录陆续推出相关文章。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