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动脉硬化 > 动脉硬化治疗 > 从下肢动脉闭塞治疗谈腔内介入技术访温
从下肢动脉闭塞治疗谈腔内介入技术访温
CCheart:请您谈谈近年来腔内介入治疗技术发展的驱动力是什么?您认为从国家宏观政策、医保制度、产品技术发展、临床技术应用等角度应当怎么看待腔内介入治疗技术?
虞冠峰:腔内介入治疗技术发展最根本的驱动力是患者的需求,在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从血管外科方面来讲,许多高龄患者都有动脉硬化类疾病,最终导致下肢动脉闭塞。这类患者多数同时伴有冠状动脉,颈动脉等心脑血管硬化类的疾病,而且都处在人生的高龄期,接受外科治疗的风险比较大。在此前提下,腔内治疗应运而生,它是一种低创或者微创的方法,有着较轻的副作用或较少的并发症。
CCheart:您认为目前我国腔内治疗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虞冠峰:目前我国腔内治疗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在于我国自主研发的腔内血管治疗的产品还不是很成熟,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器械设备的改进和创新方面还不太适应血管外科的发展。随着各方面技术的发展,腔内治疗技术也随之进步,整体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
CCheart:在下肢血管闭塞治疗方面,请与读者分享一下您的临床经验。另外,在下肢血管闭塞疾病的治疗中,有哪些常见的并发症,临床经常会遇到哪类问题?
虞冠峰:下肢腔内介入治疗和开放性手术比较,有低创,微创,有效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虽然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球囊扩张、支架、旋切等腔内治疗方法来处理闭塞性疾病,但还是会面临很多其他的问题,例如治疗后再狭窄、血栓形成,以及远期的通畅率等问题,这些都是腔内介入治疗经常遇到的难题。
CCheart:在冠脉治疗方面,再狭窄是使用药物支架治疗的,那么在下肢血管闭塞的治疗中能否采用这样的方法?
虞冠峰:目前对于外周血管,我们可以使用药物球囊来预防再狭窄等问题,也可以使用药物支架治疗,还有针对血管的解剖结构,对于斑块增生使用旋切去除斑块的治疗方法,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腔内放射的方法来预防再狭窄等问题。这些治疗方法还在研究中,治疗的近期效果还可以,但是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CCheart:目前市场上药物支架、药物球囊等器械已经相对成熟,新型的可降解支架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那么这类支架的发展空间和趋势如何?
虞冠峰:下肢血管闭塞治疗应用可降解支架,可以通过一段时间内对血管的持续径向支撑力,保证并维持近期的血管管腔的通畅,远期支架吸收后,没有金属裸支架的相关副作用。另外,这类支架还可以整合抗代谢,防增生的药物,随着支架结构的降解,缓慢释放这些药物,这也是此类支架未来的发展趋势。
CCheart:如果将药物融合在可降解材料中,是否会影响降解,比如无法代谢成无害的代谢产物?
虞冠峰:这部分工作就是我们国产支架的生产厂家例如微创公司等需要去完成的任务了,由我们的制药工程人员来完成这方面的研究。对于这类支架,我们希望在短期内有效,并且实现在长期内患者的复发率不要太高,可以说就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果了。
CCheart:支架、旋切,成型三种方法,哪种远期效果更好?
虞冠峰:机械旋切方法的发展和颈动脉治疗发展趋势相同,目前有趋势重新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把血管内膜、中膜大部分清除掉,因此内膜再生,再狭窄几率有所降低,综合效果比较好,且术中的急性栓塞并发症少。下肢同样,从原理上讲,按照颈动脉治疗的趋势,也可能需要进行内膜切除,但下肢动脉的病变通常都非常长,做开放的内膜剥脱会有很大的困难。因此腔内内膜切除术(旋切术)应该是未来一种可能的发展趋势,这种治疗方法,最后有可能成为下肢血管闭塞较主要的治疗方案。
CCheart:对下肢来讲,旋切术技术出现时间够长吗?治疗中的稳定性如何?
虞冠峰:任何技术开始出现都会有困难,各种各样的缺点,但是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些问题都会克服,最终提高治疗的效果。
CCheart:下肢血管治疗的器械中,特别是国产器械,其发展的局限性,突破点在哪?
虞冠峰:下肢血管治疗中使用的支架目前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支架的抗疲劳性,如弯折次数较多支架易断;二是药物支架的径向支撑力问题;三是裸支架无内膜覆盖,容易导致血栓形成。从国产器械角度来看,应该提高支架质量,改进制造工艺指标来满足临床需要,生产出不易断、径向支撑力好、表面和血管生物相容性好的支架。
CCheart:在腔内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等方面,您最感兴趣的方面是哪些?
虞冠峰:作为医生,需要根据病人情况来决定临床研究方向。医院,下肢动脉的治疗做的最多,其次是动脉治疗,如大动脉,包括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的治疗。对于主动脉瘤,目前的支架系统,以及分体式支架系统等都可以,但是目前的支架产品还不适应所有的主动脉瘤,这之中包括瘤颈短的;以后需要做开窗的;远端锚定区等问题。
CCheart:涉及到干细胞治疗和生物组织工程方面的下肢再生医学,在血管外科领域,下肢血管疾病治疗方面临床应用的前景?
虞冠峰:这涉及到了干细胞、生物组织工程、血管调节因子等,应该说可以结合腔内介入方式,血管外治疗方式以及其他的基因调控方式,来对血管动脉闭塞性疾病或者治疗后的病理改变进行一些调节。在这方面全世界的科学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这一研究体系很庞杂,要想全面完成还需要时间,目前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也还在发展阶段,我们期待这方面的研究能够有所突破,这对于血管闭塞方面的治疗有关键性的意义。原文摘录自《医心评论》血管外科专刊第三期
虞冠峰温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分会血管外科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分会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您一个小小的分享动作,就可能照亮无数人的命运!人因梦想而伟大、因行动而成功、因学习而改变!请把您的爱心传递下去帮助更多人学习成长,走向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正规偏方制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