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动脉硬化 > 动脉硬化治疗 > 2016长城会张梅急性左心衰追根求
2016长城会张梅急性左心衰追根求
讲者:医院张梅
年10月13日第二十七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上,来自医院的张梅教授做了题为“急性左心衰:追根求源”的精彩报告,内容如下。
首先,张梅教授回顾了冠心病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节段性心肌缺血或坏死部分或全层,心脏形态学改变及心功能异常。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室壁瘤(真性或假性),心肌破裂或室间隔穿孔,乳头肌及腱索功能不全或断裂及血栓等。随后张梅教授进一步结合两例典型病例,阐释了急性左心衰追根求源的意义。
病例1患者女性80岁,主因胸痛1天入院。化验检查:NT-proBNP,pg/ml,CTnI6.75ng/ml,WBC15.34*/L;体格检查:HRbpm,R20/min,BP/77mmHg,肺部湿性啰音,心前区杂音不明显。心电图:ECGI、AVL导联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改变。临床诊断: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KillipⅡ级。
诊治经过:先给予常规治疗,入院16小时出现意识模糊、皮肤湿冷,休克,BP88/65mmHg,HR60bpm,SO%,心尖区收缩期杂音,给予综合治疗+机械通气+正肾素效果欠佳,48小时出现房扑和房颤,48小时床旁超声检查提示:AMI合并乳头肌断裂,因患者家属拒绝手术治疗,入院51小时,BP50/23mmHg,室性心动过速,呼吸暂停,CPR抢救,54小时后死亡。
张梅教授介绍到,乳头肌完全断裂为乳头肌缺血坏死所致,发生率约0.25%。乳头肌断裂是急性心肌梗死少见严重并发症之一,2-7天内发生,常致患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迅速发生肺水肿、休克、死亡。必须尽快行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较常发生于下壁梗死致二尖瓣后乳头肌缺血坏死,因为下壁是由单支冠脉供血,而前侧乳头肌由70%两支冠脉供血LAD和LCX,罕见断裂。近年来急诊介入治疗STEMI减少,NSTEMI增加,也有冠脉痉挛的报道。
病例2患者女,65岁,因胸闷心慌4年,胸痛伴下肢水肿2月入院。病史:4年前出现心慌、胸闷,活动后加重,持续2-3分钟,硝酸甘油可缓解。2月前出现胸痛,伴恶心、呕吐、双下肢水肿,医院诊断为“下壁心肌梗死”,治疗后好转。1月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伴喘憋,咳嗽,无咳痰。既往史:高血压13年,糖尿病11年,脑梗塞4年。入院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心力衰竭Ⅳ级)2、高血压(I级,极高危);3、2型糖尿病诊治经过:入院完善冠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下壁心肌梗死,左室室壁瘤形成,下间隔局部穿孔,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硬化,二尖瓣轻度返流,三尖瓣中度返流肺动脉高压(中度),心包积液。冠脉造影检查显示:LM未见明显异常,LAD近段至中段长病变,狭窄80%;LCX中段局限性狭窄90%,远段狭窄70%;RCA近段完全闭塞。病情稳定后转入心外科,行冠状动脉搭桥、室壁瘤切除及室间隔穿孔修补术。手术经过:全麻体外下行室间隔穿孔隔绝、室壁瘤修补、冠状动脉搭桥术。大隐静脉与前降支行端侧吻合,大隐静脉与第二钝缘支行端侧吻合;室壁瘤位于下壁后降至左侧,范围约4*6cm,切开室壁瘤,探查见室间隔穿孔靠近心尖部,直径约10mm,取4*6cm大小牛心包片,4-0滑线连续缝合、余3-0滑线间断缝合12针,成形左心室并隔绝室间隔分流;取毡片剪成毡片条,3-0滑线间断缝合7针,第二层连续加固缝合。开放后心脏室颤,30瓦秒电击恢复窦性心律。并行复温,彻底排气后,大隐静脉远心端吻合于升主动脉。行食道超声检查,无过室间隔分流,左心室收缩功能较差。置入34cc球囊反搏,1:1反搏辅助,停机顺利。留置心包纵膈引流,止血关胸。手术顺利。讨论:心梗后室壁瘤是由于心肌坏死后形成瘢痕,瘢痕组织薄弱,在心内压力作用下,梗死区向外膨出而形成,其发生率约为5%-20%。左心室室壁瘤绝大多数(约85%)位于前外侧靠近心尖区,因此此处常受前壁心梗影响,且最薄弱。下壁心肌梗死基于周围组织膈肌及自身结构(收缩期形态与前壁不同,低应力,保护心肌变薄和被牵拉)的影响发生室壁瘤较少。张梅教授最后总结到,通过两个典型病例,提示我们对于一般性的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临床中认识比较充分,但对于小梗死往往容易忽略,而这些小梗死一旦出现并发症往往是致命的。在诊断这些小梗死方面,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小孩得白癜风好治吗治白癜风济南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