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主动脉硬化 > 动脉硬化治疗 > 欧洲心脏杂志EHJ盘点心血管

欧洲心脏杂志EHJ盘点心血管



近年来,心脏急重症监护水平的提升已显著延长了心脏病患者的预期寿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心脏重症医疗领域的进一步基础、转化及临床科研,对救护患者生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医疗卫生系统负担都有着巨大意义。今年年初EHJ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盘点心血管医学年度进展,其中一篇聚焦ACS和心脏重症领域进展,笔者今天要和大家分享这篇文章中的部分内容。

一、ACS的流行病学

ACS的性别差异在年得到了更深入的阐释。如图1所示,男性和女性在ACS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临床结局方面呈现出不同特点。在过去20年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有所下降。其中,女性急性心梗发生率的下降速度低于男性。同时,女性接受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心脏介入治疗和冠脉血运重建治疗的比例也低于男性,但女性在心血管事件发生后30日内的死亡率较男性更低。

图1.ACS的性别差异

二、NSTE-ACS和STEMI的管理

1、第四版心梗通用定义(UDMI)可进一步识别高风险患者

急性胸痛是急诊常见主诉,尽快做出准确诊断是至关重要的。年心梗通用定义(UDMI)进行了新的更新。有研究者应用新的心肌梗死分类标准对例急诊患者进行重新分类,其中有30%改变了原分类(大多数是由II型心梗转换为急性心肌损伤以及从I型心梗转换为慢性心肌损伤)。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在新标准下需要重新分类的患者,后续再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显著更高。另一项针对例患者的研究也证实了新版(第四版)UDMI对识别心血管及非心血管事件高风险患者的意义,但对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改善。

2、特殊人群ACS的管理

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癌症患者)ACS的管理一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介入治疗对老年患者的益处越来越得到认可,在一项入选例80岁以上NSTE-ACS患者的研究中,进行有创介入治疗的患者校正后5年累计死亡率为35%,而未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这一数据为55%。

通过数据库例急性心肌梗死的大样本分析,癌症对于介入治疗的选择以及ACS患者预后有着极大的影响。非癌症的急性心梗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为43.9%;伴有肺癌的急性心梗患者的这一比例为21%。有肺癌基础的急性心梗患者,也是在院死亡率最高的急性心梗患者之一。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更保守的心梗治疗策略以及更差的临床结局相关。如图2所示,对于不同癌症的急性心梗患者,其临床特点和预后有较大不同,对于伴有恶行肿瘤的急性心梗患者,应根据患者个人特点采取精准策略。

图2:伴有恶性肿瘤的心梗患者的管理和临床结局

3、强调出血事件的临床意义

既往的SWEDEHEART研究数据认为,尽管抗栓治疗会造成患者一年内出血事件增多,但抗栓治疗所带来的抗缺血事件发生的作用更加意义重大,总的来说能提升患者生存。然而,近期的四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ACS患者出院后的出血事件所造成的全因死亡与出院后心肌梗死造成的全因死亡相近。这提示出尽管抗栓治疗总体的益处十分明确,但对于ACS患者的出血事件也应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rdnpn.com/dmyhzl/17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