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动脉硬化 > 动脉硬化治疗 > 那样精彩病例沙龙浅谈糖尿病患者合并其
那样精彩病例沙龙浅谈糖尿病患者合并其
本期分享嘉宾病例分享
基本信息:男,48岁。
主诉:间断口渴、乏力4年,加重1周。
现病史:
1、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乏力症状,未诊治。2年前因症医院,查空腹血糖10mmol/L,餐后血糖13.4mmol/L,诊为“2型糖尿病”。
2、予二甲双胍0.5tid治疗,血糖控制尚可。
3、2年来间断出现双手指尖麻木症状,偶有视物模糊。1周前口渴、乏力症状加重,伴双下肢麻木、胀痛,门诊查空腹血糖9.5mmol/L,收入院。
既往史:
否认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等病史。入院前降糖方案:二甲双胍0.5tid。
体格检查:
血压/60mmHg,体重79kg,身高cm,BMI25.8kg/m2,心肺腹(-),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双侧10g尼龙单丝实验压力觉减弱,音叉实验震动觉减弱。
实验室检查结果:
空腹血糖10.2mmo/L,餐后2h血糖14.8mmo/L,糖化血红蛋白8.7%,糖3+,尿微量白蛋白26mg/dl,尿酮体(-),空腹胰岛素19.5μU/ml,空腹C肽3.7ng/ml,血清胆固醇5.7mmol/L,低密度脂蛋白3.4mmol/L,肝、肾功能、血流变、甲功未见明显异常。
其他辅助检查:
心电图、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
彩超:
心脏:主动脉硬化,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颈动脉:双侧颈动脉硬化,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处斑块形成;
双下肢动脉:双侧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
诊断: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脂代谢紊乱
治疗方案:
1、予以二甲双胍缓释片1gbid+格列美脲2mgqd;
2、停用格列美脲2mgqd,改为二甲双胍缓释片1gbid+阿格列汀25mgqd。
前期血糖监测:
后期血糖监测:
病例分析/特点:
中年男性,病史短,肥胖,依从性差。
早期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
单药口服不达标。
讨论及治疗体会随着病程的进展,大多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单药治疗血糖不达标。应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及时选用口服或注射类药物联合。在制定降糖方案时,不仅要考虑疗效,更应考虑到药物的安全性,此患者选择联用阿格列汀治疗,原因如下:
?DPP-4抑制剂在版的中国T2DM防治指南中已被列为中国指南二联治疗推荐用药之一;
?降糖疗效确切:一项荟萃分析纳入15项在成人T2DM患者中比较阿格列汀vs安慰剂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共涉及例T2DM患者,并按种族分为不同亚组,比较阿格列汀在亚洲和非亚洲T2DM患者中的降糖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在亚洲人群中阿格列汀显著降低整体血糖水平,降低餐后血糖(PPG)达2.42mmol/L[1];
?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一项Meta分析纳入83项RCT研究,评估DPP-4抑制剂对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阿格列汀降糖疗效确切,低血糖风险较低[2];
?极少药物间相互作用:根据阿格列汀的说明书,其不经CYP酶代谢,也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药物间相互作用极少[3,4],不与临床常用心血管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心血管安全:EXAMINE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阿格列汀心血管安全性评估研究,纳入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后(15~90天)患者,在标准降糖、心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格列汀或安慰剂。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证实了阿格列汀心血管安全性[5];
?依从性好:真实世界研究显示,DPP-4抑制剂依从性显著优于其他口服降糖药[6]。
综上,阿格列汀疗效确切,低血糖风险小,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低,心血管安全性好,用药依从性佳,是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达标T2DM患者联合用药的理想选择。通过此方案调整,该患者的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CaiY,etal.DiabetesTher,9(1):-.
[2]CraddyP,etal.DiabetesTher.5(1):1-41.
[3]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中华内科杂志,57(9):-.
[4]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病分会.中国糖尿病杂志,26(9):-.
[5]WhiteWB,etal.NEnglJMed,(14):-.
[6]IshiiH,etal.JDiabetesInvestig,9(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