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动脉硬化 > 动脉硬化治疗 > 杂交手术室里的生命搏击
杂交手术室里的生命搏击
日前,医院多学科协作为患者张先生实施了心脏杂交手术。放在以前,这位患者需要分别进行心脏外科和心脏介入两次手术。而如今,“一站式”杂交手术无需换乘,让两台手术变为一台,大大减少手术时间和费用,降低手术风险,益于术后恢复,极大造福了患者,真正实现了1+12的功效!
意外
进食哽咽竟是心脏惹的祸
患者张先生是一名63岁的老年男性,既往有2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2年的糖尿病史,之前多次发生脑栓塞,长期饮酒、吸烟。半个月前的一个早晨,张先生进食早餐突发哽咽感,长时间症状不缓解,医院就诊,竟意外查出大血管出现了问题,而且病情并不简单。
随后,张先生医院医院,最后转到医院,经进一步检查确诊,张先生患的是胸主动脉瘤。
这可是让很多心外科医生都“谈虎色变”的一种病!
原何如此?主因该病极为凶险,胸主动脉瘤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一处或多处向外膨出,出现像“瘤子一样”的改变。不做手术的话,5年死亡率为50%,10年死亡率为70%,三分之一死于动脉瘤破裂。
方案
一站式去分支杂交手术
经过详细全面的检查,发现这位患者的胸主动脉瘤直径达80mm,胸主动脉钙化扩张严重。且瘤体不偏不倚地长在主动脉弓部并延续到胸主动脉,此处有供应双侧上肢及头部的三支血管(头臂干动脉、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相当于一个交通要塞,手术风险更高。
按照传统手术方案,该患者需要进行整个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降部及胸主动脉置换,其手术修复对于心外科医生来说,也是一大挑战:手术复杂,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对患者来说,手术创伤极大,病人术后早期较为痛苦。
如何挽救患者的生命?如何让手术风险降到最低?这是一个难题。
经过多次会诊,深入探讨,最终提出了“一站式去分支杂交手术”这个手术方案,这是目前国内外治疗该种疾病的最新手段。
而该手术的开展,不仅需要强大的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团队,医院具备复合手术室(或称杂交手术室)。
医院医院二期工程的投入使用开始发挥作用,目前已为多例疑难复杂病人开展了手术。杂交手术室设施设备先进,层流洁净程度达到百级。
目前具备这样硬件和软件的医疗机构在我省为数不多。
搏击
多学科协作创造生命奇迹
手术方案确立后,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等各学科紧锣密鼓的展开准备工作。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逐一分解,各个击破。
3月21日上午九点,手术开始。手术在心脏不降温、不停跳下进行。麻醉、切皮、开胸......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随着组织层层分离,最终露出病魔“元凶”,患者的动脉瘤长在三分叉血管下方,接下来的就是要在主动脉无病变部位接三根人工血管做分支,对血流重新改道。医院心外科主任吕振乾缜密操作,顺利完成分支转流手术。
然后,由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专家路长鸿为患者实施了冠脉造影术,影像显示,冠脉血管是好的,无需做搭桥手术。
随即,由中医院驻青心外科专家王欣主任为其做大支架植入术,首先从大腿根部股动脉穿刺,覆膜支架沿着导丝进入病变血管瘤,精确测量定位,快速稳定释放覆膜支架。
用覆膜支架在病变的大血管内进行血管腔内隔绝,这好比在塌方的隧道内放置新的管道,保证血流通过的同时封闭了动脉瘤。
一切在紧张有序中进行。
心外科、心内科手术专家,手术室麻醉师、器械护士以及导管室技师团结协作,精心配合,使手术有条不紊、顺利推进。
最终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努力,顺利完成升主动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冠状动脉造影术+胸主动脉瘤覆膜支架植入术。
造影下的瘤体呈现
覆膜支架植入后的影像
患者状态良好,术后三小时拔管,次日,由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患者康复很快,目前已经出院了。
吕振乾主任介绍,以前的常规手术,需要先到导管室做造影再到手术室做外科手术,最后再到导管室做覆膜支架植入手术,增加转运次数和风险。而现在一站式去分支杂交手术的特点就是,一站式、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对于患者来说,创伤小,恢复快,大大缩短住院时间,节省手术费用。
依托阜外团队的强大合力、多学科无缝隙的协作、最先进的“一站式去分支杂交手术”技术,患者的生命得到了成功的救治,而今后,凭借这样的优势,必将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为心脏大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
相关链接——
长期以来,动脉硬化被认为与动脉瘤的发生有关。主动脉瘤具有明显的家族群集性,20%的患者有1个或1个以上的一级亲属会罹患同样的病。胸腹主动脉瘤和夹层也有一定的关系。1/4的胸腹主动脉瘤的患者与夹层的发生有关,而24%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在2-5年内将发展为胸腹主动脉瘤。近年来动脉瘤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并出现起病年轻化趋势,具有起病突然,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这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医生呼吁人们改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因素积极控制。
编辑宫海姣
审核路长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