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动脉硬化 > 动脉硬化诊断 > 心血管疾病与睡眠呼吸暂停高度相关
心血管疾病与睡眠呼吸暂停高度相关
提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可能有很多心血管病医生都会笑谈:“不就是睡觉打呼噜吗”?实际上伴随有口鼻气流大幅度减少或中断的“打呼噜”是睡眠期间上呼吸道塌陷和阻塞引起的,在睡眠过程中频繁出现间歇性低氧血症,导致睡眠片断化。
OSAS与心绞痛、心律失常、顽固性心衰、难治性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甚至猝死等心血管疾病(CVD)有着密切的关系,被认为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1)近年针对高血压的多项研究表明:OSAS与高血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OSAS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达35%~80%,OSAS越重,高血压的发病率越高;OSAS是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流行病学资料提示,OSAS与高血压呈显著正相关。OSAS是不依赖年龄、体重、饮食和遗传的高血压危险因素。OSAS患者中高血压发病率高达50%~90%,无论是否患高血压,OSAS患者血压变化均失去正常昼夜节律,波动曲线呈非反勺型。儿童OSAS研究亦有相似结论。有研究报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大于15次/小时的OSAS患者4年后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为正常人群的3倍,且不依赖于体质指数(BMI)、年龄、性别、饮酒和吸烟。
OSAS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机制为出现间歇性低氧血症、用力呼吸导致胸内压波动和发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反复觉醒也可能影响血压变化。低氧血症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外周小血管收缩,可能为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
其他心血管疾病,OSAS是除肥胖、吸烟和高血压外心肌梗死的另一独立危险因素。据报告,OSAS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升高,夜间心电图发生ST-T改变与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尤其是与血氧饱和度降低幅度相关。另有研究报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可缩短心电图ST段抬高持续时间,为此,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2)OSAS多伴发主动脉硬化和大动脉弹性降低;OSAS患者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与单纯高血压相当,在OSAS合并高血压时这些指标则更高。
(3)OSAS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同时受损,可引起心脏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心衰)。OSAS患者发生心衰的相对危险度2.38,并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未经治疗的OSAS在心衰患者中加快左室功能的降低,增加死亡率。
(4)有关OSAS与冠心病关系的一些前瞻性和横断面研究尽管受到年龄、肥胖等混杂因素影响,但仍提示OSAS与冠心病有关,未经治疗的OSAS与冠心病的预后呈负相关。
(5)多项针对脑卒中的前瞻性的研究结果提示重度OSAS与心脑血管风险相关;与正常人相比OSAS患者卒中相对危险度1.58,脑卒中和死亡的联合危险度1.97,随着OSAS严重程度的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更进一步增高;证实OSAS独立于脑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6)新疆医院高血压中心针对数百例OSAS的横断面分析结果还显示中重度OSAS患者心、脑、肾等复合靶器官损害的几率明显增加。OSAS患者增加心血管病风险的机制主要在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通气功能的改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异常以及代谢异常和遗传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