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动脉硬化 > 动脉硬化用药 > 经典名中药众药之王甘草
经典名中药众药之王甘草
北京哪个治疗白癜风医院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在中草药的王国里,甘草可以算得上是“国老”了。在我国现有的多种中药里,临床使用的约有余种,而使用最多的首推甘草。
甘草入药的历史非常悠久。从远古开始,甘草就被医家所重视,我国现存的古代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把甘草列为“上品”。南朝医药家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称甘草为美草、蜜草,国老,并誉之为“众药之王”。在《伤寒论》的个处方中就有74个处方用了甘草。《本草纲目》说:“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调和从药有功。”
甘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有甜味,可以入药。药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其性平,味甘。归心经、胃经、脾经、肺经。功用补脾益气、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药性。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
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
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
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
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甘草配伍药方
01
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甘草(炙)克,生姜(切)90克,人参60克,生地黄克,桂枝(去皮)90克,阿胶60克,麦门冬(去心)克、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炙甘草汤)
02
治肺热喉痛,有痰热者
甘草(炒)60克,桔梗30克(米泔浸一夜)。每服15克,水一钟半,入阿胶半片煎服。(《小儿药证直诀》)
03
治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
白芍药、炙甘草各克。水煎去渣,分两次服。(《伤寒论》芍药甘草汤)
04
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
甘草90克,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金匮要略》甘草小麦大枣汤)
05
治百药毒方
生甘草60克,生锉。以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停冷。每服半盏,细细饮之,未效更服。(《圣济总录》)
调和诸药,本草界的“百搭之王”
中医处方讲究“君、臣、佐、使”,各药相辅相成才有良效。甘草在其中就经常扮演“佐”的角色,是各种药物的“调味品”,药方中常常离不了。
甘草的药性缓和,可以与补药、泻药、寒药、温药、凉药等各类药物配合使用,并有调和药性的作用。
甘草既能够缓和药力过于猛烈的药物之药性,使它们药力温和而持久,如附子配甘草;
又能够协调某些药性相反的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如温燥之药干姜配苦寒之药黄连时,也会加入甘草。
另外,甘草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之效,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各种疾病。
甘草是味解毒良药
以甘草解百毒,至今广为应用。
如乌头类中毒,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关白附、一支蒿等,可用甘草、生姜、银花水煎服;
天南星科中毒,包括南星、半夏、禹白附,用甘草、生姜、防风煎服;
马钱子中毒用甘草、绿豆煎服,皆有良效。
关于甘草调和药性的作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
据说,在明代时,河南许昌某小镇药店益寿堂的老掌柜,自已患了病也不知道,有一天,一个在开封当学徒的青年见到他,对他说:“老前辈,你的脸色不大好,你要瞧瞧病才是。”这位掌柜想,有病无病我自已还不知道,你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可是几天之后,他却真的病倒了,一天比一天坏,什么名药吃了都不行。老掌柜想起前几天这个青年的话,连忙把儿子叫来说:“快去把对门那个小伙子请来,他知道我的病。”小伙子为他号了脉,开了方,处方上只写着6个字:甘草4两煎服。家人为他煎了药,喂他喝下。说来也神,这么普通的药,喝了不一会儿的功夫,老掌柜就大为好转。第二天,小伙子又开了处方,仍是一味甘草,只是剂量加到半斤,病人吃后,开始下床走动,不要人服侍了。第三天,小伙子把甘草加到一斤,老人喝了后,感觉身体完全恢复了。一味甘草治好了病,老掌柜的儿子疑惑地问青年:“为什么你一味甘草就能治好家父的病?”小伙子说:“前辈是开药房的,什么药都要自已尝一尝,久而久之,日积月累,他中了百药毒,甘草能中和诸药,解了毒,病自然就好了。”
生甘草炙甘草有何不同
甘草生者偏于清热,炙者则偏于补中。
炙甘草是用生甘草与蜂蜜、水同炒制成。生甘草微凉,炙甘草微温。
甘草生用,可治咽喉肿痛,痈疽疮疡,还可解药食之毒;炙用,可以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痛泄泻,劳倦发热,咳嗽气短。
甘草药性虽平,临床也应重视配伍禁
在中医学上,甘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解毒、调和诸药性。古人称:“甘草,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虽如此,但若配伍失当,甘草则当和不和,当解不解,增药之毒,助邪肆虐。
“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不可不知。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故临床遣方用药应深思熟虑,甘草之功在于甘而其弊也在于甘,医云:“甘者令人中满,”又曰:“甘能助湿”、“中满忌甘,呕家忌甘,酒家忌甘,诸湿肿满及胀病,咸不当服。”在临床中气滞中满者用之每见胀闷愈增。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抗炎、抗溃疡、抗过敏反应,抗癌,抗菌,抗病毒,促进胰液分泌,对离体肠有抑制,调节免疫功能,镇咳祛痰,抗突变,解毒,抗氧化,保护耳前庭功能、利尿,保肝、防止动脉硬化,抗脑缺血,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等作用。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大家好,我是方朝晖医生,希望我在这里分享的所学所知可以为大家的健康提供帮助。请大家持续